• 搜索:

“民族服装”文化不能成记忆 (2)

时间:2011-04-12 15:49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近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规定:提倡自治县公民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穿戴

近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规定:提倡自治县公民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穿戴民族服饰,服务行业和没有制式服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穿戴畲族服饰。已从8月1日起施行的这一条例,不仅为民族服装作制服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同时也为其他少数民族旅游景区起到了示范作用。

那么少数民族服装是否能够广泛的走向制服市场,其前方的道路会有哪些阻碍?广西服装设计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高级服装设计师孙卓珍认为,从制作工艺来说,以前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全部使用手工制作,而且经常使用特色的蜡染、扎染等技术,染料也是用各种天然色素自制的。但是这样自制的染料很容易褪色,并且没有任何色牢度;而传统的土布有缺乏舒适感、特别厚重、不利于透气排汗、难于保养等不足。

所以,少数民族自己制作的传统服装对于市场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现代服装企业生产出的民族服装则在面料和技术方面优于手工制作的服装。企业所选择面料趋于优质、轻便和舒适,这样的服装不仅穿着方便,而且成本较低。很多服装生产企业之前对民族服装生产有着很大的芥蒂,是因为这样的服装制作要求高、工艺复杂,在市面上出售的价格相应偏高,一般消费者承受不起。而现在随着少数民族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各地政府都在积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不流失,民族服装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只是政府保护民族文化的排头兵,各地方民族文化保护条例会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服装制服将会成为一个既保持传统又创新突破的文化精髓。文化不能成记忆,让“小众”成为“大众”,将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